2024版丹参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DB15/T 3663.4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663.4-2024》为丹参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新标准,旨在规范丹参的采收和初加工过程,确保药材质量,新标准对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提出具体要求,提升丹参药材品质,保障用药安全。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议题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为严格规范中药材的采集与初步加工技术,提升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性,我国在2024年正式颁布了《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中的《丹参》部分,以下简称《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旨在为中药材的生产者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版丹参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DB15/T 3663.4解读,2024版丹参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DB15/T 3663.4解读,2,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第1张

《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 部分:丹参》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丹参药材采集与初加工技术的规范性文件,该规程明确了丹参的采集时间、方法、初加工流程以及质量标准,旨在全面提升丹参药材的品质与安全性。

采收时间

丹参的采集时机对其有效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根据《规程》要求,最佳采集时期应选在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开始膨大之时,具体采集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调整。

采收方法

丹参的采集主要采用挖掘与切割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宜在晴天进行,以防土壤过湿导致药材受损,挖掘过程中需注意保持药材的完整性,避免折断或破碎,切割时,应将药材的根部连同部分地上部分一同切割,便于后续加工。

初加工工艺

丹参的初加工流程主要包括清洗、去杂、晾晒和干燥等步骤。

  1. 清洗:采用清水对采集的丹参进行彻底冲洗,以去除泥土和杂质。
  2. 去杂:对清洗后的丹参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病残部分。
  3. 晾晒:将去杂后的丹参摊放在晾晒场上,注意摊放厚度不宜过厚,以防药材相互挤压,晾晒期间需保持药材干燥,防止霉变。
  4. 干燥:晾晒后的丹参可选择自然晾晒或烘干,干燥过程中需控制温度,避免药材烧焦或变质。

质量要求

《规程》对丹参药材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外观、水分、灰分和重金属含量等方面。

  1. 外观:丹参药材应呈圆柱形,表面呈红棕色或棕褐色,具有纵皱纹,断面呈淡棕色或红棕色,并散发特异香气。
  2. 水分:丹参药材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12%之间。
  3. 灰分:丹参药材的灰分含量应控制在5%-8%之间。
  4. 重金属含量:丹参药材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 部分:丹参》的颁布,为丹参药材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显著提升丹参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该规程也为中药材生产者和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助于推动中药材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