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5/T 3665.3新规程解读,玉米秸秆饲料化助力育肥技术升级
《DB15/T 3665.3-2024》解读,新规程助力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提升秸秆型日粮育肥技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玉米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其饲料化利用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我国正式颁布了DB15/T 3665.3-2024《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规程》的第3部分——《秸秆型日粮育肥》,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养殖企业带来技术上的支持,助力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深入发展。
规程背景
玉米秸秆,作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附属产物,以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而著称,长期以来,玉米秸秆的利用率较低,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加剧了环境污染,为提升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DB15/T 3665.3-2024《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规程》第3部分的出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秸秆型日粮育肥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
技术要求
(1)原料要求:选择优质、无霉变、无病虫害的玉米秸秆作为原料,秸秆长度宜控制在5-10厘米。
(2)处理要求:玉米秸秆在加工前需进行清洗、晾晒、粉碎等处理,粉碎粒度应控制在2-4毫米。
(3)配比要求:秸秆型日粮育肥的原料配比需根据营养需求、生长阶段和当地资源情况进行调整,通常建议玉米秸秆占日粮的20%-40%。
(4)加工要求:玉米秸秆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确保加工质量。
(5)饲养管理要求: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动物健康成长。
质量控制
(1)原料质量:对玉米秸秆原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规程要求。
(2)加工质量:对玉米秸秆加工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水分、粒度、杂质等指标。
(3)饲料质量:对秸秆型日粮育肥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等。
技术评价
对秸秆型日粮育肥技术进行评价,包括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等方面。
规程实施意义
- 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 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为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养殖水平。
DB15/T 3665.3-2024《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规程》第3部分《秸秆型日粮育肥》的发布,为我国养殖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通过规程的实施,我们有望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