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5/T 3640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640-2024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旨在规范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化学防治,提高防治效果,规程详细介绍了药剂选择、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提供科学指导。

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范围广泛,遍布全国各地,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作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一大主要病害,对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病害,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规程》(DB15/T 3640-2024),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2024版DB15/T 3640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2024版DB15/T 3640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第1张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规程》DB15/T 3640-2024主要明确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化学药剂防治技术,涵盖了防治原则、药剂选择、施药方法、防治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适用于我国各马铃薯产区,对于提升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具有显著意义。

防治原则

  1. 综合防治: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多种手段,全面防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
  2. 优先选择: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
  3. 规范施药: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防治效果。
  4. 交替用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剂,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5. 加强监测: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药剂选择

  1. 合理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甲拌磷、氯唑磷等。
  2. 适应性选择: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药剂特性,合理选择药剂种类。
  3. 性能优先:优先选用具有内吸、传导性能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方法

  1. 适时施药:选择在播种前或发病初期进行施药。
  2. 多种方法:采用土壤处理、茎叶喷洒、药剂处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施药。
  3. 土壤处理:将药剂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深翻入土,或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处理。
  4. 茎叶喷洒:在晴天上午或下午进行喷洒,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叶片和茎蔓。
  5. 药剂处理:将药剂均匀喷洒于表面,晾干后进行播种。

防治效果评价

  1. 观察指标:通过观察病株数量、病级、病情指数等指标,评估防治效果。
  2. 调整策略:根据防治效果,调整药剂种类、施药时期和方法。
  3. 田间调查:加强田间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

注意事项

  1.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施药,避免误用或滥用药剂。
  2. 安全间隔: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3. 监测病害: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
  4. 培育抗病品种:通过培育抗病品种,提高马铃薯自身的抗病能力。
  5. 交替用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