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39-2024标准解读,设施番茄土传病害防控新规程
《DB15/T 3639-2024》新标准解读,针对设施番茄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该标准从病害识别、预防措施、治理方法等方面提供详细指导,旨在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番茄作为我国关键蔬菜作物之一,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产量与品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设施番茄的种植过程中,土传病害问题常常成为制约其产量与品质提升的难题,为了有效遏制设施番茄的土传病害,我国最新颁布了《设施番茄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15/T 3639-2024),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设施番茄种植者提供实用参考。
《设施番茄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15/T 3639-2024)是我国设施番茄种植领域土传病害防控的关键技术规范,该规程针对设施番茄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土传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疫病等,提出了系统化的防控技术措施,旨在提升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安全。
规程核心内容
病害识别与诊断
规程详细阐述了设施番茄主要土传病害的症状、病原及传播途径,帮助种植者准确识别和诊断病害,规程还提供了便捷的病害诊断流程,助力种植者快速确定病害类型。
防控措施
-
农业防治:规程强调农业防治在土传病害防控中的基础性作用,包括科学轮作、精选抗病品种、强化田间管理等,通过轮作降低土壤病原菌的累积;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病害风险;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
物理防治:规程建议采用消毒、地膜覆盖等物理手段,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传播与繁殖。
-
生物防治:规程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微生物菌剂等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生长,降低病害发生。
-
化学防治:在防控措施无效时,规程指出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并明确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防控效果评价
规程提出了设施番茄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病情指数、发病率、产量等指标,便于种植者评估防控效果。
规程实施与推广
-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种植者对规程的认知与掌握。
-
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在各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展示规程的实际应用效果,推动规程的广泛应用。
-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设施番茄土传病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为种植者提供政策保障。
《设施番茄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15/T 3639-2024)为我国设施番茄种植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该规程,有望降低设施番茄土传病害的发生,提升番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