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37-2024发布,射干产业现代化育苗技术规程引领新篇章
《DB15/T 3637-2024 射干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射干产业迈向现代化,以标准化技术规程推动产业升级,开启新篇章。
随着我国射干产业的迅猛发展,射干作为一味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提升射干种植的效率与品质,促进射干产业的现代化进程,DB15/T 3637-2024《射干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为射干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程背景
射干,学名Belamcanda chinensis,又称射干草,隶属于射干科射干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痰止咳等药用功效,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射干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传统射干种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种植技术落后、病虫害防治困难、产量不稳定等,严重制约了射干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DB15/T 3637-2024《射干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育苗基地建设
规程要求,射干工厂化育苗基地应满足以下条件:
-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 基础设施完善,包括标准化温室、育苗大棚、灌溉系统、病虫害防治设施等。
- 土壤处理得当,进行土壤消毒、施肥、深翻等处理,确保土壤质量。
处理
规程规定,射干处理应包括以下步骤:
- 筛选:挑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 消毒: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传播。
-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提高发芽率。
育苗技术
规程详细介绍了射干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点:
- 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采用机械化播种,确保播种均匀。
- 苗期管理:加强水分、养分、温度、光照等管理,确保幼苗健长。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
- 移栽: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采用机械化移栽,提高移栽成活率。
育苗质量标准
规程对射干工厂化育苗的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 发芽率:≥85%。
- 幼苗生长指标:株高≥10cm,茎粗≥0.5cm。
- 病虫害发生率:≤5%。
规程实施意义
DB15/T 3637-2024《射干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提高射干种植效率: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育苗技术,提高射干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提升射干品质:规范化的育苗技术有助于提高射干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 推动射干产业现代化: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射干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 促进射干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的育苗技术有助于提高射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DB15/T 3637-2024《射干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为射干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相信,在规程的指导下,射干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