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991-2024 农作物间套作技术规程解析及田间应用指导
《DB21/T 3991-2024 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技术规程》解读了间套作技术,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量,规程详细介绍了间套作模式、种植技术及管理措施,并辅以实际应用案例,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提升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在此背景下,间套作这一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在有限土地上实现多种作物的和谐共生,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助力农民增收,本文将围绕《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技术规程》(DB21/T 3991-2024)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技术规程》概述
DB21/T 3991-2024《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技术规程》是我国辽宁省的地方标准,其目的是规范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间套作种植的产量与效益,规程明确了间套作种植的适宜区域、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播种期、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间套作种植的适宜区域
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辽宁省的旱作区表现尤为适宜,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力较高,为三种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种植模式
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 玉米-马铃薯-芸豆模式:在玉米成熟后,将马铃薯和芸豆套种在玉米行间,实现三种作物的共生共荣。
- 马铃薯-玉米-芸豆模式:在马铃薯成熟后,将玉米和芸豆套种在马铃薯行间。
- 玉米-芸豆-马铃薯模式:在玉米和芸豆成熟后,将马铃薯套种在玉米行间。
品种选择
- 玉米:选择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品种,如辽单599、辽单609等。
- 马铃薯:选择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如克新1号、克号等。
- 芸豆:选择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如东北白芸豆、红芸豆等。
播种期
- 玉米: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
- 马铃薯:一般在5月初播种。
- 芸豆:一般在6月初播种。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确保作物生长所需养分。
- 水分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灌溉,防止旱涝灾害。
-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确保作物健长。
- 适时收获:根据作物成熟期,适时收获,提高产量和品质。
应用实践
在实际生产中,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技术规程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 辽宁省某农户采用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模式,亩产玉米、马铃薯、芸豆分别达到600公斤、1500公斤、200公斤,总收入达到1.8万元。
- 辽宁省某农业合作社采用马铃薯-玉米-芸豆间套作模式,亩产马铃薯、玉米、芸豆分别达到1500公斤、500公斤、300公斤,总收入达到1.2万元。
DB21/T 3991-2024《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技术规程》为我国北方地区玉米、马铃薯、芸豆间套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加强田间管理,提高间套作种植的产量和效益,通过推广和应用该规程,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