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规范解析与田间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21/T 3990-2024 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旨在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范详细阐述了轮作模式、土壤改良、施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玉米和大豆作为我国关键的粮食与油料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确保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规范》(DB21/T 3990-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规范解析与田间应用指南,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规范解析与田间应用指南,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21/T 3990-2024 规范概述

《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的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轮作模式,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主要内容

轮作模式

规范提出了玉米大豆轮作的多种模式,如玉米-大豆-玉米、玉米-大豆-小麦等,轮作周期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作物生长周期确定,通常为3-4年。

土壤管理

规范强调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下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避免过量施肥。
  2. 深耕松土:采用深耕松土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3. 秸秆还田:将玉米、大豆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水稻管理

规范对水稻种植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2. 合理密植:提高水稻产量。
  3. 科学灌溉:避免水浸和干旱。

农药使用

规范提倡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

  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2. 合理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避免滥用农药。
  3.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方法

加强宣传培训

各级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规范的认识,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使农民掌握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

完善配套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如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

推广示范项目

选择典型地区,开展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示范项目,总结经验,推广先进技术。

加强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对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加强宣传培训,完善配套措施,推广示范项目,加强监测评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