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150-2024解析,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新规范
《DB3205/T 1150-2024》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规范,旨在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规范从智能化设施、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要求,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集体用餐配送行业呈现出蓬勃生机,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我国正式颁布了DB3205/T 1150-2024《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
近年来,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细菌性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DB3205/T 1150-2024《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规范》应运而生。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集体用餐配送活动的单位,包括食堂、配送中心、餐饮企业等。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明确了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关键术语和定义,为规范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要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制度管理、风险管理等。
食品原料采购
规范对食品原料的采购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原料来源、质量检验、储存运输等,确保原料质量安全。
食品加工制作
规范对食品加工制作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加工环境、设备设施、人员操作等,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食品储存和配送
规范对食品储存和配送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储存条件、配送过程、运输工具等,确保食品在储存和配送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追溯
规范要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原料采购到配送全过程的可追溯。
智能化管理
规范鼓励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包括信息化管理、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监控等。
应急管理
规范要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规范实施与要求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根据本规范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当地食品安全部门备案。
食品安全部门应加强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监管,确保规范的实施。
违规处理
对违反本规范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部门应依法予以查处。
DB3205/T 1150-2024《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集体用餐配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集体用餐配送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