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494-2022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解读,推动畜牧产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2
《DB33/T 2494-2022 解读》发布,旨在通过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提升畜牧产业抗热能力,促进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规范从饲料、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等多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助力畜牧产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加剧,高温热应激问题在奶牛养殖领域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提升奶牛的生产性能,确保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近期正式发布了DB33/T 2494-2022《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旨在为奶牛养殖户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3/T 2494-2022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解读,推动畜牧产业绿色发展新篇章,DB33/T 2494-2022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解读,推动畜牧产业绿色发展新篇章,2022,技术规范,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猛,奶牛存栏量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高温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高温环境下,奶牛常出现食欲减退、繁殖能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效益,制定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对于提升奶牛生产性能、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适用范围

DB33/T 2494-2022《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适用于我国奶牛养殖企业、养殖户及相关部门,旨在指导奶牛养殖过程中抗热应激技术的应用。

技术要求

(1)奶牛舍环境控制

规范要求奶牛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隔热、遮阳等设施,确保奶牛在高温环境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具体要求如下:

  • 奶牛舍屋顶应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减少辐射热传入;
  • 奶牛舍墙壁应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降低热量传递;
  • 奶牛舍地面应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降低地面辐射热;
  • 奶牛舍应设置通风设备,保证舍内空气流通,降低温度;
  • 奶牛舍应设置遮阳设施,减少辐射热传入。

(2)饲料营养

规范要求在高温环境下,奶牛饲料营养应进行调整,以提高奶牛的抗热应激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 增加饲料中水分含量,保持奶牛体内水分平衡;
  • 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提高奶牛抗氧化能力;
  • 增加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满足奶牛生长需求;
  • 控制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降低奶牛采食量,减少体内热量产生。

(3)饲养管理

规范要求在高温环境下,奶牛饲养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 适时调整饲料喂量,避免因采食过多导致体内热量产生过多;
  • 加强奶牛舍内湿度管理,保持舍内空气流通,降低温度;
  • 适时调整奶牛活动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运动;
  • 加强奶牛舍内卫生管理,预防疾病发生。

监测与评价

规范要求对奶牛抗热应激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包括:

  • 监测奶牛体温、呼吸频率、食欲等生理指标;
  • 评估奶牛生产性能,如产奶量、繁殖性能等;
  • 分析奶牛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

DB33/T 2494-2022《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奶牛养殖业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养殖户和从业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规范,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奶牛抗热应激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养殖户的科技素养,共同推动畜牧产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