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产业标准化发展,DB11/T 403-2006技术规范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解析了《乌鸡生产技术规范》(DB11/T 403-2006),详细阐述了标准化养殖在乌鸡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提升乌鸡养殖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乌鸡,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优良品种,以其鲜美的肉质、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卓越的药用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促进乌鸡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乌鸡生产技术规范》(DB11/T 403-2006),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实施意义及其显著效果。

乌鸡产业标准化发展,DB11/T 403-2006技术规范深度解读,乌鸡产业标准化发展,DB11/T 403-2006技术规范深度解读,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11/T 403-2006《乌鸡生产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选种与育种

该规范强调,乌鸡选种需优先考虑那些具有优良生产性能、强大抗病能力和广泛适应性的品种,在育种过程中,应着重提升乌鸡的肉质、繁殖能力和抗病性等关键性状。

饲养环境

规范指出,乌鸡饲养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顺畅、通风良好的地区,饲养舍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必须满足乌鸡的生长需求。

饲料与营养

规范要求,乌鸡饲料应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根据乌鸡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确保饲料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能够满足乌鸡的生长需求。

养殖管理

在养殖管理方面,规范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 饲养密度:根据乌鸡的品种、生长阶段和饲养环境,合理确定饲养密度。
  2. 防疫与消毒: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定期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3. 疫病监测:定期对乌鸡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疫病。
  4. 淘汰与淘汰病鸡:发现病鸡应及时淘汰,防止疫病传播。

产品质量与安全

规范要求,乌鸡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实施意义

提高乌鸡生产水平

《乌鸡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乌鸡养殖户的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乌鸡的产量和品质。

促进乌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实施推动乌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乌鸡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对乌鸡产品的信心。

实施效果

乌鸡生产水平提高

据相关数据显示,实施《乌鸡生产技术规范》后,乌鸡养殖户的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乌鸡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乌鸡产业规模扩大

规范的实施促进了乌鸡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数量逐年增加。

消费者满意度提高

由于乌鸡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消费者对乌鸡产品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乌鸡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提升乌鸡生产水平、促进乌鸡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继续加大规范的实施力度,推动乌鸡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