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行业新规解读,DB14/T 3096.3-2024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详析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096.3-2024》新规范详解电梯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电梯安全监管,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涵盖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措施等方面,助力企业落实安全责任,保障乘客安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梯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管理,提升事故预防能力,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3部分:电梯》(以下简称DB14/T 3096.3-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旨在帮助电梯行业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规范。

电梯行业新规解读,DB14/T 3096.3-2024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详析,电梯行业新规解读,DB14/T 3096.3-2024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详析,2,安全管理,第1张

规范背景

DB14/T 3096.3-2024是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电梯行业实际情况制定的,该规范旨在指导电梯生产、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风险分级管控

DB14/T 3096.3-2024将电梯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1. 特别重大风险:指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对此类风险,应立即采取停机、隔离、整改等措施,确保安全。
  2. 重大风险:指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对此类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3. 较大风险:指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对此类风险,应加强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4. 一般风险:指可能导致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对此类风险,应加强日常保养,确保电梯正常运行。

隐患排查治理

DB14/T 3096.3-2024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包括:

  1.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根据电梯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范围、内容、方法和责任人。
  2. 开展隐患排查:按照计划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类、评估。
  3. 制定整改方案: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4. 实施整改:按照整改方案,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5. 复查验证: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验证,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规范实施与监督

DB14/T 3096.3-2024要求电梯生产、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梯行业的监管,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DB14/T 3096.3-2024的发布,为电梯行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安全管理规范,有助于提高电梯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梯行业从业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范,共同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电梯运行环境贡献力量。

标签: 2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