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615-2024标准深度解析,大豆-玉米带状间作与混合青贮技术新规程引领
《DB50/T 1615-2024标准解读》揭示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的最新进展,标志着这一农业种植模式和技术规范进入新阶段,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朝着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转型,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种植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DB50/T 1615-2024),为这一新型种植模式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权威机构联合编制,旨在规范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生产。
技术要求
- 种植模式:采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即在大豆行间种植玉米,形成有序的带状结构。
- 种植密度:大豆每亩种植1.5万株,玉米每亩种植4500株。
- 播种时间:大豆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玉米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作物生长所需养分。
- 病虫害防治: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混合青贮技术
- 原料选择:选用成熟度适中、无病虫害的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作为青贮原料。
- 青贮工艺:采用半干青贮或湿青贮工艺,确保青贮料品质。
- 青贮设施:选用密封性能优良的青贮池或青贮塔,保障青贮料储存安全。
- 青贮时间:青贮时间为30-45天,期间需密切关注青贮料品质。
质量控制
- 原料质量:确保原料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
- 青贮料品质:青贮料色泽鲜绿,质地柔软,无异味。
- 储存安全:储存期间注意密封性能,防止漏气、霉变。
规程实施与推广
-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升农民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的认知。
- 推广示范:在典型地区开展技术示范,带动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 政策扶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该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规程的实施,我们有信心提升这一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