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新标准DB4401/T 262-2024发布,引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DB4401/T 262-2024 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增城丝苗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水稻产业开启新篇章,该规程从种植、管理、收获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水稻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之一,其生产技术的进步显得尤为关键,DB4401/T 262-2024《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为增城丝苗水稻的生产提供了系统、规范的技术指导,助力水稻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从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规程背景
增城丝苗水稻,作为广东省增城区的地理标志产品,以其米粒细长、质地柔滑、口感甘甜而广受欢迎,近年来,增城丝苗水稻产业迅速崛起,在生产过程中也暴露出技术标准不一、品种退化、病虫害防治难度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携手科研机构,共同制定了DB4401/T 262-2024《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选种与播种
规程明确了增城丝苗水稻的选种标准,强调选用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播种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通常选择春季进行。
土壤管理
规程对土壤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深耕、施肥、排水等,播种前需进行深耕,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水稻生长阶段等因素科学施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水稻种植与管理
规程对水稻种植与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涵盖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要求合理密植,每亩栽植密度控制在2.5万穴左右,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水、除草等,需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天气变化适时进行。
病虫害防治
规程强调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倡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化学防治方面,需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用量,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收获与加工
规程对水稻收获与加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收获时间、收获方式、加工工艺等,要求在水稻成熟期适时收获,采用机械收获,确保水稻品质,加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加工工艺,确保增城丝苗水稻的品质。
实施意义
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
DB4401/T 262-2024《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增城丝苗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水稻的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农田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规程的发布,为增城丝苗水稻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助力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转型升级。
DB4401/T 262-2024《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对于推动增城丝苗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不断提升增城丝苗水稻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