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畜禽养殖场液态粪污甲烷排放,DB13/T 5972-2024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DB13/T 5972-2024 畜禽养殖场液态粪污甲烷排放控制技术规范》发布,旨在通过规范液态粪污甲烷排放控制技术,助力绿色发展,降低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液态粪污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其中甲烷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场液态粪污甲烷排放,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出台了《DB13/T 5972-2024 畜禽养殖场液态粪污甲烷排放控制技术规范》,本文将从规范的主要内容、实施意义及推广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畜禽养殖场液态粪污甲烷排放的控制与管理,涵盖猪、牛、羊、鸡、鸭等畜禽养殖场。
控制目标
本规范旨在通过优化畜禽养殖场液态粪污处理工艺,降低甲烷排放量,实现减排目标,具体目标为:在保证养殖场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将液态粪污甲烷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范围内。
技术要求
(1)源头减排: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污产生量;采用节水型设备,降低养殖场用水量。
(2)过程减排:加强粪污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减少泄漏、挥发等环节的甲烷排放。
(3)末端减排:采用高效厌氧消化、生物脱氮除磷等技术,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降低甲烷排放。
监测与评估
(1)监测指标:监测液态粪污甲烷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等。
(2)评估方法:采用排放因子法、排放数法等对液态粪污甲烷排放进行评估。
实施意义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液态粪污甲烷是温室气体之一,其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实施本规范,可以有效降低畜禽养殖场液态粪污甲烷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气候变化缓解作出贡献。
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规范要求畜禽养殖场采用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沼气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液态粪污甲烷排放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实施本规范,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推广措施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养殖户对液态粪污甲烷排放控制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完善政策体系,鼓励养殖场采用减排技术
制定相关政策,对采用减排技术的养殖场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养殖场积极参与减排工作。
加强管理,确保规范实施效果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对违反规范要求的养殖场进行查处,确保规范实施效果。
《DB13/T 5972-2024 畜禽养殖场液态粪污甲烷排放控制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推广该规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