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1989-2024年实践与创新集锦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989-2024 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光唇鱼池塘养殖的规程,涵盖了养殖技术、实践和创新,规程旨在规范光唇鱼养殖过程,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产品质量。

在我国广阔的淡水生态系统中,光唇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var. argus)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备受瞩目的鱼类之一,隶属于鲤科、鲤属的光唇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类资源,其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实践应用及创新方向。

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1989-2024年实践与创新集锦,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1989-2024年实践与创新集锦,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实施背景

光唇鱼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唇鱼养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上,光唇鱼的产量和品质仍有提升空间。

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

在光唇鱼养殖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以及养殖废水的不当排放,对水资源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规程,对于保护水资源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养殖技术需求的提升

随着养殖产业的进步,养殖户对光唇鱼养殖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DB36/T 1989-2024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的制定,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养殖技术,以提升养殖效益。

养殖场的选择与建设

(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生态环境适宜的地区作为养殖场。 (2)建设时遵循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池塘设计与建设

(1)池塘面积一般为2-5亩,水深保持在1.5-2.5米。 (2)设置进排水系统,确保水质交换。 (3)底部铺设沙石或鹅卵石,为光唇鱼提供栖息环境。

池塘水质管理

(1)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需在5mg/L以上。 (2)定期更换水源,防止水质恶化。 (3)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减少水环境污染。

饲料投喂与管理

(1)选用优质光唇鱼专用饲料,确保营养成分均衡。 (2)根据光唇鱼的生长阶段和摄食规律,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 (3)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

疾病防治与健康管理

(1)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2)根据光唇鱼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3)发现疾病及时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实践应用

提高光唇鱼养殖产量

通过实施规程,我国光唇鱼养殖产量逐年提升,2019年产量达到10万吨,同比增长5%。

提高光唇鱼品质

规程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光唇鱼的养殖品质,养殖户通过科学饲养和管理,使光唇鱼体型匀称、肉质鲜美。

保障水资源环境安全

规程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光唇鱼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保障了水资源环境安全。

创新与发展

深化养殖技术研究

(1)开发新型光唇鱼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2)研究光唇鱼病害防治新技术,降低病害发生率。 (3)探索光唇鱼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推广先进养殖技术

将规程中的先进养殖技术,如生态养殖、智能化管理等,推广至全国各地,提升光唇鱼养殖的整体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加强光唇鱼养殖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并加强国内外养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养殖理念和技术。

DB36/T 1989-2024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光唇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养殖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为我国光唇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