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773-2024,花龟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DB34/T 4773-2024 花龟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花龟养殖技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规程涵盖养殖环境、饲料、疾病防治等多方面内容,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亦逐年攀升,在众多水产品中,花龟以其珍贵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更好地规范花龟池塘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确保花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34/T 4773-2024《花龟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养殖环境、种苗选择、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对这一规程进行详细解读。
养殖环境
池塘选择
在进行花龟养殖时,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池塘,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2.5米。
池塘改造
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除杂,确保水质清洁,在池塘四周设置坚固的防逃网,以防止花龟逃逸。
水质管理
保持池塘水质稳定,确保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氨氮、亚盐氮含量在0.1mg/L以下,定期更换水源,防止水质恶化。
种苗选择
种苗来源
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花龟品种。
种苗质量
种苗体型健壮,无畸形、无病害,体色鲜艳。
种苗放养
在春季水温适宜时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每亩200-300只。
饲料投喂
饲料选择
选用优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鱼粉、豆粕、玉米等。
投喂方法
根据花龟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以花龟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
投喂注意事项
投喂前观察花龟的摄食情况,确保饲料新鲜、无变质,投喂过程中,避免饲料残留,以免污染水质。
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对种苗进行严格检疫,确保无病害。
治疗措施
发现病害时,及时隔离病龟,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消毒剂等。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制剂,如微生物、昆虫等,对病害进行防治。
DB34/T 4773-2024《花龟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为我国花龟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养殖户可提高花龟养殖效益,保障花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点,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该规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花龟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规程,为我国花龟产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