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772-2024,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1
《DB34/T 4772-2024 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该规程为乌龟稻田养殖提供技术指导,实现生态农业与经济效益双赢。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与调整,稻田养殖这一新兴生态农业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DB34/T 4772-2024)的正式发布,为我国乌龟稻田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34/T 4772-2024,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DB34/T 4772-2024,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概述

DB34/T 4772-2024 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由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并发布,自2024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旨在规范乌龟稻田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确保养殖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34/T 4772-2024 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适用于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内乌龟稻田养殖的生产、管理、加工和销售。

术语和定义

规程对乌龟、稻田、养殖环境、饲料、病害防治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为养殖者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指导。

养殖环境

规程要求养殖场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的地方,稻田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乌龟的生长。

饲料

乌龟饲料应根据乌龟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规程推荐使用绿色、有机、无污染的饲料,确保乌龟健康成长。

养殖管理

  1. 放养密度:根据稻田面积、水源、水质等因素,合理确定乌龟的放养密度。
  2. 日常管理:定期观察乌龟的生长状况和水质变化,及时调整养殖密度。
  3. 病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

加工与销售

乌龟加工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质量,销售环节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消费者权益。

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的意义

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规范乌龟稻田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收入。

保障养殖产品质量

规程对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提高乌龟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的推广,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DB34/T 4772-2024 乌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乌龟稻田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持,养殖者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规程,提升养殖技术水平,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