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946-2014 苜蓿蓟马监测技术规程,农业病虫害防控新利器解析及广阔应用前景
《DB64/T 946-2014 苜蓿蓟马监测技术规程》为农业病虫害防控提供有力支持,详细阐述了苜蓿蓟马监测方法,助力精准防控,该规程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对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病虫害的防治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苜蓿蓟马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对苜蓿等植物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苜蓿蓟马的发生趋势,我国正式发布了《DB64/T 946-2014 苜蓿蓟马监测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DB64/T 946-2014 苜蓿蓟马监测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苜蓿蓟马监测的技术规程,自2014年发布以来,为我国苜蓿蓟马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规程主要内容
监测方法
- 田间调查:通过观察苜蓿植株的叶片、茎蔓等部位,了解苜蓿蓟马的发生程度。
- 灯光诱捕:利用灯光诱捕设备,在夜间捕捉苜蓿蓟马。
- 性素诱捕:利用苜蓿蓟马的性信息素,诱捕雄性蓟马,以了解其发生趋势。
指标体
- 蓟马发生程度:根据蓟马数量、叶片受害程度等指标,划分蓟马发生程度等级。
- 蓟马密度:计算单位面积内蓟马的数量。
- 蓟马危害指数:根据蓟马数量、叶片受害程度等因素,评估蓟马危害程度。
数据分析与模型
- 统计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苜蓿蓟马的发生规律。
- 模型建立:基于监测数据建立模型,预测苜蓿蓟马的发生趋势。
规程应用前景
提高苜蓿产量
通过《DB64/T 946-2014 苜蓿蓟马监测技术规程》的指导,农民可以及时了解苜蓿蓟马的发生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降低蓟马对苜蓿产量的影响,从而提高苜蓿产量。
保障食品安全
苜蓿蓟马危害苜蓿等植物,导致植物营养成分下降,影响食品安全,通过规程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苜蓿蓟马防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苜蓿蓟马防控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苜蓿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DB64/T 946-2014 苜蓿蓟马监测技术规程》为我国苜蓿蓟马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规程,提高农业病虫害防治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