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平原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445.2-2024)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445.2-2024》为西辽河平原灌区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的第二部分,该规程详细介绍了带状间作种植的种植模式、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科学且合理的种植模式在提升农作物产量与效益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最新发布的DB15/T 3445.2-2024《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 第2部分:西辽河平原灌区》为我国西辽河平原灌区的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实用的操作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西辽河平原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445.2-2024)深度解读,西辽河平原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445.2-2024)深度解读,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5/T 3445.2-2024规程专门针对西辽河平原灌区大豆和玉米的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进行制定,旨在全面提升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同时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该规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通用技术要求,第二部分为西辽河平原灌区特有的技术要求。

种植模式

  1. 间作比例:建议大豆与玉米的间作比例为1:1,即每亩地种植一行大豆和一行玉米。
  2. 行距与株距:大豆行距宜为60-7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玉米行距为70-80厘米,株距为30-35厘米。
  3. 带状布局:采用带状交错种植,形成有序的带状结构。

播种技术

  1. 播种时间:大豆和玉米的播种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状况和品种特性来决定,大豆播种在4月底至5月初,玉米则在5月中旬至6月初。
  2. 播种方法:采用机械播种,确保播种深度一致,播种均匀。
  3. 播种量:大豆播种量为每亩1.5-2公斤,玉米为每亩2.5-3公斤。

田间管理

  1. 水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大豆底肥以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玉米底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
  2.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大豆常见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玉米常见病虫害有玉米螟、纹枯病等。
  3. 中耕除草: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时间:大豆和玉米的收获时间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而言,大豆收获在7月中旬至8月初,玉米则在8月中旬至9月初。
  2. 收获方法:采用机械收获,确保收获质量和效率。
  3. 加工:大豆和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脱粒、晾晒、筛选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品质。

DB15/T 3445.2-2024《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 第2部分:西辽河平原灌区》的发布,无疑为我国西辽河平原灌区的大豆和玉米带状间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遵循规程中的技术要求,我们有望实现大豆和玉米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