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发布,助力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2
《DB43/T 2969-2024 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发布,旨在规范浙贝母加工流程,提升产业质量,助力浙贝母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贝母,作为中国古老中药材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其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等,在临床应用和中医药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浙贝母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规范浙贝母的产地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确保民众用药安全,浙江省精心制定了《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规程》(DB43/T 2969-2024),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浙贝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年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发布,助力产业升级,2024年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发布,助力产业升级,2,技术规程,高质量发展,第1张

《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规程》(DB43/T 2969-2024)自2024年起正式实施,其核心目标在于规范浙贝母的产地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浙贝母产地加工的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关键环节。

原料要求

  1. 品种要求:规程明确指出,加工浙贝母的品种应为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2. 原料质量:原料需新鲜、无病虫害、无杂质、无霉变。
  3. 收获时机:浙贝母的收获多在秋季,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加工工艺

  1. 浸泡:新鲜浙贝母需浸泡于清水中,浸泡时间依据原料质量而定,通常为24小时。
  2. 切片:洗净浸泡后的浙贝母,切成厚度为2-3毫米的薄片。
  3. 晾晒:将切片摊放在晾晒场上,直至表面干燥,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
  4. 炒制:晾晒后的浙贝母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然后晾凉。
  5. 包装:对炒制后的浙贝母进行筛选和除杂,并按规程进行包装。

质量标准

  1. 外观:浙贝母片应呈黄白色,质地均匀,无霉变、虫蛀、杂质等。
  2. 含水量:浙贝母片含水量应控制在12%以下。
  3. 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
  4. 灰分测定:采用高温灼烧法测定灰分含量。
  5. 重金属测定:采用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含量。

检验方法

  1. 外观检验:通过观察浙贝母片的外观,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 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
  3. 灰分测定:采用高温灼烧法测定灰分含量。
  4. 重金属测定:采用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含量。

《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规范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各相关企业和个人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共同推动浙贝母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规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