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906-2024,鳡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团体标准 601
《DB36/T 906-2024 鳡人工繁殖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鳡鱼人工繁殖技术,促进鳡鱼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我国水产品产业繁荣。

鳡鱼,俗称草鱼或鲢鱼,是我国淡水养殖领域中的关键物种之一,随着社会对水产品需求的持续上升,鳡鱼养殖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了提升养殖效益,确保产品质量,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DB36/T 906-2024 鳡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为鳡鱼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DB36/T 906-2024,鳡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推动产业绿色升级,DB36/T 906-2024,鳡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推动产业绿色升级,2,技术规程,第1张

《DB36/T 906-2024 鳡人工繁殖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涵盖了鳡鱼人工繁殖的全过程,包括亲本选择、繁殖设施搭建、繁殖技术操作、胚胎发育管理以及幼鱼培育等关键环节。

亲本选择

  1. 亲本来源:选择健康、生长势头旺盛、繁殖能力卓越的鳡鱼作为亲本。
  2. 亲本选择标准:亲本体重宜在2至3公斤,体长在60至80厘米之间,性成熟度需达到75%以上。

繁殖设施

  1. 繁殖池:选择水质优良、光照充足、避风的地方建造繁殖池,池体面积以500至100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在1.5至2.0米。
  2. 繁殖设备:包括增氧机、水质检测仪、温度计、繁殖网等必要设备。

繁殖技术

  1. 亲本准备:在亲本入池前进行适应性驯化,确保其适应养殖环境,并密切关注其生长状况,确保健康。
  2. 催产:采用鲤鱼脑垂体(LRH-A3)或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进行催产,剂量需根据亲本体重和品种进行调整。
  3. 繁殖:亲本达到催产标准后,进行人工繁殖,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亲本行为,适时调整繁殖参数。

胚胎发育

  1. 孵化:卵在6至8小时内完成孵化。
  2. 胚胎发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密切观察胚胎发育状况,确保胚胎健康。

幼鱼培育

  1. 孵化:保持水温稳定,避免水温剧烈波动。
  2. 幼鱼培育:幼鱼出膜后,立即转入培育池,注意水质管理,确保水质优良。

《DB36/T 906-2024 鳡人工繁殖技术规程》的意义

  1. 提升养殖效益:通过规范的人工繁殖技术,提高鳡鱼繁殖率,降低养殖成本,从而增加养殖收益。
  2. 保障养殖品质:规范化的繁殖技术有助于提升鳡鱼养殖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3.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该规程将推动鳡鱼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DB36/T 906-2024 鳡人工繁殖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鳡鱼养殖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益,保障产品质量,推动鳡鱼产业的繁荣发展,我们期待广大养殖企业能够认真执行这一规程,共同为我国鳡鱼产业的辉煌未来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