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地区麦后燕麦与箭苦豌豆混播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
DB15/T 3527-2024规程详解河套地区麦后燕麦与箭苦豌豆混播技术,旨在提高麦后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详细阐述了混播栽培的种植方法、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为当地农业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畜牧业对饲料的需求持续增长,河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重镇,凭借其丰饶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发展饲用作物的理想之地,近年来,DB15/T 3527-2024《河套地区麦后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混播栽培技术规程》的正式出台,为该地区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的混播栽培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意义。
DB15/T 3527-2024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河套地区麦后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混播栽培的技术规程,该规程对混播栽培的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播种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升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的产量与品质,为畜牧业提供高质量的饲料资源。
品种选择
规程推荐在河套地区推广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包括“河燕1号”、“河燕2号”等,箭苦豌豆品种则有“箭苦1号”、“箭苦2号”等,这些品种均具备较强的抗逆性、高产量和优良品质,非常适合在本地推广。
播种时间
根据规程,河套地区麦后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的混播栽培,最佳播种时间通常为小麦收割后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
播种量
规程规定,饲用燕麦的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箭苦豌豆的播种量为每亩1.0-1.5公斤,在混播时,两种作物的播种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确保田间分布均匀。
田间管理
- 水分管理:播种后,需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以满足植株生长需求。
- 施肥:播种前,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复合肥50-60公斤,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一般追施尿素20-30公斤。
- 中耕除草:播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病虫害防治
- 病害:注意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害及时防治,常用方法包括清除病残体、喷洒农药等。
- 虫害:针对虫害,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常用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收获与加工
- 收获: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的成熟期一般在播种后120-150天,成熟后,要及时收割,避免籽粒脱落。
- 加工:收割后的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要尽快进行晾晒、脱粒、筛选等加工处理,以保证饲料的品质。
DB15/T 3527-2024《河套地区麦后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混播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河套地区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的混播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遵循规程要求,合理安排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等环节,可以有效提升饲用燕麦与箭苦豌豆的产量和品质,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