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528-2024标准解析,苜蓿秸秆混合青贮技术革新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528-2024标准解读,针对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技术规程进行革新,提高青贮饲料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规程应用广泛,助力农业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畜牧业对饲料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苜蓿,这一优质的牧草品种,以其高营养价值和良好的适口性,深受养殖户的青睐,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且利用潜力巨大,为了充分挖掘苜蓿与农作物秸秆的资源潜力,提升饲料利用率,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528-2024《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DB15/T 3528-2024标准解析,苜蓿秸秆混合青贮技术革新与应用,DB15/T 3528-2024标准解析,苜蓿秸秆混合青贮技术革新与应用,2,技术规程,标准解读,第1张

DB15/T 3528-2024《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技术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的原料选择、处理、混合、裹包、发酵、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和稳定性,为畜牧业提供高质量的饲料资源。

规程主要内容

原料选择 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的原料需精心挑选,苜蓿应选择品质上乘、无病虫害的品种,农作物秸秆则需保证新鲜、无霉变、无污染。

处理 在混合前,苜蓿和农作物秸秆需进行预处理,包括晾晒、切碎、去杂等,晾晒可降低原料水分,切碎提升适口性,去杂保证青贮饲料的质量。

混合 苜蓿与农作物秸秆的混合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常苜蓿占比60%-70%,农作物秸秆占比30%-40%,混合过程中需确保搅拌均匀,以保证青贮饲料的均匀性。

裹包 混合后的原料应用聚乙烯薄膜进行裹包,裹包厚度不小于0.015mm,裹包时需注意密封,防止氧气进入,确保青贮饲料的发酵质量。

发酵 裹包后的青贮饲料需放置在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发酵时间一般为30-40天,发酵过程中需定期检查,以确保发酵质量。

储存 发酵完成的青贮饲料需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储存,储存过程中需定期检查,防止霉变、鼠害等问题。

规程应用与意义

DB15/T 3528-2024《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畜牧业饲料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提高饲料利用率 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技术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规程对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利于提升青贮饲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资源。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技术的推广,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15/T 3528-2024《苜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裹包青贮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我国畜牧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不断提升青贮饲料的质量和利用率,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