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种植现代化新纪元,DB15/T 3496-2024 机械化小垄单行栽培技术规程发布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496-2024 赤芍机械化小垄单行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赤芍种植迈向现代化,采用机械化小垄单行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助力赤芍产业升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深入,中药材种植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赤芍,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其种植技术的优化对于提升产量、增强品质、减轻劳动强度具有深远意义,DB15/T 3496-2024《赤芍机械化小垄单行栽培技术规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赤芍种植技术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赤芍种植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赤芍种植现代化新纪元,DB15/T 3496-2024 机械化小垄单行栽培技术规程发布,赤芍种植现代化新纪元,DB15/T 3496-2024 机械化小垄单行栽培技术规程发布,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赤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显著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赤芍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传统赤芍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机械化小垄单行栽培技术规程显得尤为迫切。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赤芍的机械化小垄单行栽培,涵盖了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全过程。

栽培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土壤肥沃的田块进行种植,土壤pH值以6.5-7.5为宜,有机质含量应大于2%。

处理

播种前,选用优质赤芍种苗,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常用消毒方法包括:1%的溶液浸泡30分钟,或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

播种

采用机械化小垄单行播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15-2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量每亩1.5-2.0公斤。

田间管理

  1.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优质有机肥3000-5000公斤;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分别在播种后30天、60天和90天各施用一次,每次施用量为每亩15-20公斤。
  2. 浇水: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
  3. 除草:播种后30天内,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确保赤芍幼苗生长不受影响。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赤芍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等,防治方法包括: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③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
  2. 虫害:赤芍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等,防治方法包括:①合理轮作,减少虫源;②采用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等;③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收获

赤芍一般在播种后2-3年即可收获,收获前,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获。

DB15/T 3496-2024《赤芍机械化小垄单行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赤芍种植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该规程,有望提高赤芍产量、提升品质、降低劳动强度,为我国中药材种植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