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36-2024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53/T 1236-2024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详解》详细介绍了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规程涵盖选种、播种、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保障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大球盖菇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卓越的口感,已成为市场上备受青睐的高档食用菌,为了规范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我国于2024年正式颁布了《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DB53/T 1236-2024),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为广大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3/T 1236-2024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53/T 1236-2024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大球盖菇的栽培环境、菌种选择、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指导大球盖菇的规范化生产,以提升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

栽培环境

温度

大球盖菇适宜的生长温度区间为12℃至22℃,在夏季高温时段,需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通风、喷水等,以维持菇房内的适宜温度。

湿度

菇房内的湿度应控制在60%至8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均会影响菇体的生长与品质。

光照

菇房应保持适当的光照强度,以促进菇体的健康生长,一般而言,200至4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较为适宜。

空气质量

菇房空气质量需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的要求,确保菇体在良好的空气质量环境中生长。

菌种选择

菌种来源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抗病性强、出菇速度快、产量高的大球盖菇菌种。

菌种质量

确保菌种经过严格筛选,无杂菌、无病虫害。

栽培方法

栽培基质

可选用稻草、棉籽壳、玉米芯等作为栽培基质,要求基质清洁、无病虫害、无霉变。

基质处理

将采集的栽培基质进行晒干、粉碎、过筛,以利于菌丝生长。

装袋与灭菌

将处理好的基质装入菌袋,封口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时间为1.5小时,温度为121℃。

接种与发菌

接种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接种后的菌袋置于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发菌,期间注意通风、保温、保湿。

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室,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包括菌核病、白腐病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菌种、加强菇房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喷洒杀菌剂等。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包括菇蚊、菇蝇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菇房卫生管理、使用诱杀剂、喷洒杀虫剂等。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的颁布,为我国大球盖菇的栽培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广大从业者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加强栽培管理,提升大球盖菇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