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29-2024标准解读,牛肝菌菌种生产新规程

团体标准 601
本文深入解析了DB53/T 1229-2024标准,详细阐述了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规定了菌种生产的原料选择、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培养、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菌种生产质量,保障暗褐脉柄牛肝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品质与营养价值的追求日益提升,暗褐脉柄牛肝菌因其卓越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营养,备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的生产技术,确保菌种质量,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53/T 1229-2024《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读,以期为我国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3/T 1229-2024标准解读,牛肝菌菌种生产新规程,DB53/T 1229-2024标准解读,牛肝菌菌种生产新规程,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DB53/T 1229-2024《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明确了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的各项技术要求,包括原料选用、菌种选育、菌种制备、质量检验、保存与运输等环节,适用于从事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的企业及科研机构。

规程主要内容

原料要求

  1. 菌种培养基:应选用适宜暗褐脉柄牛肝菌生长的培养基,如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2. 原料处理: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菌种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

菌种选育

  1. 菌种来源: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暗褐脉柄牛肝菌菌株作为育种材料。
  2. 选育方法:采用单孢分离、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菌种选育。

菌种制备

  1. 接种方法:通过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液体菌种制备法等方法进行菌种制备。
  2. 培养条件:将菌种培养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强度为1000-2000勒克斯。

菌种质量检验

  1. 菌种纯度检验:利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特征鉴定等方法对菌种纯度进行检验。
  2. 菌种活力检验: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密度等方法对菌种活力进行评估。

菌种保存与运输

  1. 菌种保存:采用斜面保存、冻存保存等方法对菌种进行长期保存。
  2. 菌种运输:采取冷链运输、恒温运输等措施确保菌种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规程实施意义

  1. 规范菌种生产流程,提升菌种质量。
  2. 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促进菌种资源的共享,推动食用菌产业科技进步。
  4. 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DB53/T 1229-2024《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我国菌种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提升菌种质量,为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