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28-2024 番茄潜叶蛾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DB53/T 1228-2024 番茄潜叶蛾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番茄种植者提供了一套详细的防控潜叶蛾的技术规程,该规程包括识别、监测、防治措施及安全使用农药等内容,旨在指导农民有效控制潜叶蛾危害,保障番茄产量和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番茄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对农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番茄潜叶蛾作为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番茄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番茄潜叶蛾,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番茄潜叶蛾防控技术规程》(DB53/T 1228-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番茄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番茄潜叶蛾防控技术规程》(DB53/T 1228-2024)旨在指导番茄种植者科学、合理地防控番茄潜叶蛾,降低害虫对番茄生产的危害,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 番茄潜叶蛾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
- 番茄潜叶蛾的防治策略
- 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方法
- 番茄潜叶蛾的监测与调查
- 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评价
番茄潜叶蛾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
番茄潜叶蛾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侵害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隐蔽,夜间活动,以夜间为害为主。
为害特点
番茄潜叶蛾以幼虫潜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形成潜道,严重时,叶片会枯黄,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番茄产量和品质,潜叶蛾还会侵害果实,导致果实腐烂,降低经济效益。
番茄潜叶蛾的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 选用抗(耐)病品种,降低害虫发生。
-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降低害虫越冬基数。
-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枝败叶,减少害虫越冬场所。
物理防治
- 黑光灯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降低田间害虫密度。
- 黄板诱杀:利用黄板诱杀成虫,降低田间害虫密度。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性天敌等,降低害虫发生。
-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细菌、真菌等,降低害虫发生。
化学防治
- 合理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雾。
- 交替用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降低害虫抗药性。
番茄潜叶蛾的监测与调查
监测方法
- 田间调查:定期调查田间害虫发生情况,了解害虫发生动态。
- 黑光灯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了解害虫发生动态。
- 害虫种类、数量、分布情况。
- 防治效果。
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评价
防治效果评价指标
- 害虫密度:调查防治前后田间害虫密度,计算防治效果。
- 产量:调查防治前后番茄产量,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评价方法
- 相对防治效果:计算防治前后害虫密度或产量,计算相对防治效果。
- 绝对防治效果:计算防治前后害虫密度或产量,计算绝对防治效果。
《番茄潜叶蛾防控技术规程》(DB53/T 1228-2024)为番茄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降低番茄潜叶蛾的发生和为害,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