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进出口检验检疫规程,DB51/T 1563-2013,贸易安全与品质保障指南
《DB51/T 1563-2013 进出境猕猴桃检验检疫规程》为猕猴桃贸易提供安全与品质保障,是规范进出口猕猴桃检验检疫的指南。
随着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猕猴桃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热门产品,进出口贸易活动日益活跃,为确保猕猴桃贸易的安全与品质,我国制定了《DB51/T 1563-2013 进出境猕猴桃检验检疫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规程》的内涵与价值,为相关企业和检验检疫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1/T 1563-2013 进出境猕猴桃检验检疫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猕猴桃进出口贸易的检验检疫规范,由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自201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猕猴桃进出口贸易,维护贸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提升猕猴桃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猕猴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检验检疫范围
《规程》明确了猕猴桃进出口贸易的检验检疫范围,涵盖鲜食猕猴桃、加工用猕猴桃及其制品。
检验检疫项目
《规程》对猕猴桃进出口贸易的检验检疫项目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
- 感官检验:对猕猴桃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等进行综合评价。
- 理化检验:检测猕猴桃的含水量、糖度、酸度、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
- 微生物检验:对猕猴桃中的致病菌、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 病虫害检验:对猕猴桃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检验检疫方法
《规程》对猕猴桃进出口贸易的检验检疫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
- 感官检验:通过肉眼观察、手摸、口尝等方法进行。
- 理化检验:采用仪器设备进行测定。
- 微生物检验:采用培养、分离、鉴定等方法进行。
- 病虫害检验:采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分离、鉴定等方法进行。
检验检疫结果判定
《规程》对猕猴桃进出口贸易的检验检疫结果判定标准进行了明确,包括:
- 合格:检验检疫项目符合国家标准及我国要求。
- 不合格:检验检疫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及我国要求。
《规程》的意义
保障贸易安全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猕猴桃进出口贸易的质量安全水平,降低贸易风险,保障贸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促进产业发展
《规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猕猴桃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我国猕猴桃在市场的竞争力。
提高检验检疫效率
《规程》的发布有助于检验检疫机构提高检验检疫效率,缩短检验检疫周期,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准确性。
《DB51/T 1563-2013 进出境猕猴桃检验检疫规程》是我国猕猴桃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规范,对于保障贸易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和检验检疫机构应认真执行《规程》,共同推动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