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采收与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14/T 3139-2024

团体标准 602
《DB14/T 3139-2024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之白芍篇》详细阐述了白芍的采收和加工技术,规程从种植环境、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白芍药材的品质和药效,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白芍药材的质量,保障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白芍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药用价值备受推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白芍的市场需求量也逐年攀升,为了确保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化,提升白芍的品质与产量,我国制定了DB14/T 3139-2024《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对白芍的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进行详细剖析。

白芍采收与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14/T 3139-2024,白芍采收与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14/T 3139-2024,2,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第1张

白芍的采收技术

采收时间

白芍的采收时机对其药用价值至关重要,根据DB14/T 3139-2024规程,白芍的最佳采收期通常在秋季,即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成熟之际,具体采收时间可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灵活调整。

采收方法

白芍的采收方法主要包括手工挖掘和机械挖掘,手工挖掘适合小规模种植,操作简便;机械挖掘则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可显著提高采收效率,在采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白芍根茎的损伤,以降低药材损失。

采收后的处理

采收后的白芍需立即进行清洗、去杂、晾晒等处理,清洗可去除泥土和杂质,提高药材纯净度;去杂则去除非药用部位,提升药材药用价值;晾晒可降低药材水分,便于储存和运输。

白芍的产地加工技术

切片加工

白芍的产地加工主要包括切片和干燥两个环节,根据DB14/T 3139-2024规程,白芍切片的厚度应控制在1.5-3.0毫米之间,切片加工过程中,要保持刀具锋利,避免药材损伤,切片完成后,应进行晾晒或干燥处理。

干燥处理

白芍的干燥处理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根据规程,干燥温度应控制在50-60℃,干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药材有效成分,干燥过程中,应定期翻动药材,确保均匀干燥。

包装与储存

干燥后的白芍应选用透气、防潮、防虫的容器进行包装,储存过程中,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避免药材受潮、变质。

DB14/T 3139-2024《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为白芍的采收与产地加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能有效提升白芍的品质与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对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白芍的采收及产地加工技术应严格遵循DB14/T 3139-2024规程,确保药材质量,提高药用价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技术,提升白芍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