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140-2024中药材还参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
《DB14/T 3140-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之还参加工技术解析》一文详细解析了中药材还参加工技术规程,包括加工方法、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中药材加工质量和效率,保障中药材安全。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品质与加工技术日益受到关注,我国最新发布的DB14/T 3140-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作为中药材加工领域的重要标准,对于提升中药材品质、确保用药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围绕该规程,对黄芪(又称还参)的产地加工技术进行深入剖析。
黄芪,隶属于豆科植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多重功效,在我国,黄芪主要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黄芪的需求量逐年攀升。
DB14/T 3140-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简介
DB14/T 3140-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针对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4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明确了中药材产地加工的基本原则、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设备与工具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升中药材加工质量,保障用药安全。
黄芪产地加工技术规程解析
选材与验收
根据DB14/T 3140-2024规程,黄芪选材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无杂质的中药材,验收时,需关注药材的外观、色泽、气味等,确保药材品质。
清洗与晾晒
清洗:用清水冲洗黄芪,去除表面的泥土、杂质等。
晾晒:将清洗干净的黄芪摊放在晾晒场上,晾晒至表面干燥,但不宜过度晾晒,以免影响药材品质。
切片
根据DB14/T 3140-2024规程,黄芪切片应选用符合规定的刀具,切片厚度应均匀,一般为2-3毫米。
烘干
烘干:将切片后的黄芪放入烘干机中,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烘干时间约为4-6小时,烘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药材的干燥程度,防止烘干过度或不足。
质量控制
根据DB14/T 3140-2024规程,黄芪产地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材的含水量、切片厚度、烘干温度等指标,确保药材品质。
包装与储存
包装:将烘干后的黄芪装入符合规定的包装袋中,密封保存。
储存:将包装好的黄芪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热、受污染。
DB14/T 3140-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为黄芪的产地加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遵循该规程,可以确保黄芪加工质量,提高中药材的使用效果,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保障用药安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芪的产地加工技术应严格按照DB14/T 3140-2024规程执行,从选材、清洗、晾晒、切片、烘干、质量控制、包装与储存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需严谨操作,确保药材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