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938-2024荠菜栽培技术规程解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DB34/T 4938-2024荠菜栽培技术规程》全面解析,从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详细指导,旨在提升荠菜产业质量与效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荠菜,作为富含营养、市场需求旺盛的蔬菜,在我国拥有深厚的种植历史,为了规范荠菜种植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34/T 4938-2024 荠菜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荠菜种植者提供实用的参考指南。
《DB34/T 4938-2024 荠菜栽培技术规程》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编制,适用于全国各地的荠菜种植,该规程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对荠菜栽培技术进行了细致的规定,旨在全面提升荠菜的产量、品质及抗病能力。
种子处理
-
精选种子:应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以保证发芽率和出苗率。
-
消毒杀菌:将种子浸泡于50℃左右的温水中,持续消毒30分钟,有效杀灭表面病原菌。
-
催芽准备:将消毒后的种子放置于湿润的毛巾上,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待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技术
-
播种时期: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通常在春季3月至4月进行播种。
-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1.5-2公斤。
田间管理
-
水分管理:播种后立即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
-
施肥管理:播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合理搭配,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追肥。
-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植株生长。
-
摘心促长:当植株长至15-20厘米时,进行摘心处理,促进植株分蘖,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
-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病害防治:常见病害包括白锈病、菌核病等,发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施。
-
虫害防治:常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等,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施。
收获与储藏
-
收获时机:当植株高度达到25-30厘米,叶色鲜绿,叶片数达到5-6片时,即可进行收获。
-
收获方法:采用割茬收获,留茬高度3-5厘米。
《DB34/T 4938-2024 荠菜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荠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通过规范化的栽培技术,不仅能提升荠菜的产量与品质,还有助于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广大种植者认真学习并应用这一规程,为我国荠菜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