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32/T 4841-2024,脱毒大蒜蒜种生产技术规程,助力大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32/T 4841-2024 脱毒大蒜蒜种生产技术规程》为保障大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持,解析了脱毒蒜种生产全流程,包括选种、播种、病虫害防治等,确保优质高产,助力农业现代化。

随着我国大蒜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对优质蒜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保障大蒜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并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侵扰,我国在2024年正式颁布了《DB32/T 4841-2024 脱毒大蒜蒜种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旨在为大蒜种植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助力大蒜产业的稳健前行。

解析DB32/T 4841-2024,脱毒大蒜蒜种生产技术规程,助力大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解析DB32/T 4841-2024,脱毒大蒜蒜种生产技术规程,助力大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技术规程,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DB32/T 4841-2024 脱毒大蒜蒜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专门针对大蒜蒜种生产制定的权威技术规范,该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蒜种的生产流程,提升蒜种品质,降低病虫害风险,从而推动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核心内容

蒜种生产基地的选择

依据规程要求,蒜种生产基地应选址于生态环境优美、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的区域,应避免与大蒜种植区邻近,以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风险。

蒜种繁殖技术

  1. 繁殖方式:规程推荐采用分瓣繁殖和蒜头繁殖两种方式,分瓣繁殖适用于蒜瓣数量多且均匀的品种;蒜头繁殖则适用于蒜头大、蒜瓣数量较少的品种。

  2. 繁殖时间:分瓣繁殖宜在蒜头收获后进行;蒜头繁殖则宜在蒜头成熟期进行。

  3. 繁殖密度:分瓣繁殖的密度为每平方米20-30个蒜瓣;蒜头繁殖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个蒜头。

蒜种处理技术

  1. 消毒处理:在蒜种繁殖前,需对蒜种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菌,消毒方法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

  2. 药剂处理:在蒜种繁殖过程中,可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注意轮换使用,以降低抗药性。

蒜种质量检验

规程要求对蒜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病虫害等方面,蒜种质量需符合以下标准:

  1. 外观:蒜瓣均匀,无病斑、虫蛀等。

  2. 蒜瓣直径:应大于1.5厘米。

  3. 病虫害:蒜种中病虫害发生率应低于1%。

蒜种包装与运输

蒜种包装应选用透气性好的材料,以防止蒜种在运输过程中发热、发霉,运输过程中,需保持蒜种湿润,避免干燥。

规程实施与推广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蒜种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2. 推广先进技术:鼓励蒜种生产者采用规程中推荐的繁殖技术、处理技术和质量检验方法。

  3. 建立蒜种生产基地:在适宜地区建立蒜种生产基地,提升蒜种质量。

  4. 加强监督管理:对蒜种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规程的全面落实。

《DB32/T 4841-2024 脱毒大蒜蒜种生产技术规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大蒜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遵循该规程,我们可以有效提升蒜种质量,降低病虫害风险,推动大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