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火险监测与地面调查技术规程,守护草原生态安全的行动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51/T 2471-2018 草原火险监测地面调查技术规程》是保障草原生态安全的关键技术指南,旨在规范草原火险监测工作,提高草原火灾防控能力,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草原火灾的频发已成为对草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的重要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草原火灾,我国精心制定了《DB51/T 2471-2018 草原火险监测地面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规程旨在规范草原火险监测工作流程,增强草原火灾的防控效能,本文将深入探讨《规程》的核心内容,及其在草原火险监测领域的重要作用。

草原火险监测与地面调查技术规程,守护草原生态安全的行动指南,草原火险监测与地面调查技术规程,守护草原生态安全的行动指南,2,技术规程,2018,第1张

《规程》的背景与意义

草原作为我国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调节气候、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多重生态功能,草原火灾对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扰乱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火险监测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出台了《规程》。

《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草原火险监测的地面调查技术,提升监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这对于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规程》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我国草原火险监测的地面调查工作,涵盖了草原火险等级评估、预警以及火灾扑救等关键环节。

调查方法

规程详细规定了草原火险监测地面调查的方法,包括:

  1. 实地观测:通过目测、仪器测量等手段,对草原火险等级、植被状况、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进行全面观测。
  2. 样地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草原区域,对植被、土壤、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进行深入调查。
  3. 历史资料分析:对草原火灾历史、气象、植被等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估草原火险等级。

调查指标

规程明确了草原火险监测地面调查的指标,包括:

  1. 草原植被: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类、高度、密度等。
  2. 土壤:土壤湿度、有机质含量、质地等。
  3. 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地形起伏等。
  4. 气象条件: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规程还规定了草原火险监测地面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1. 数据整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等。
  2.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生态学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3. 火险等级评估:根据调查指标,评估草原火险等级。

《规程》的实施与推广

为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各级草原管理部门需加强草原火险监测队伍建设,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草原火险监测工作的认知与支持。

草原火险监测地面调查技术规程的实施,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与完善,各级草原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草原火险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DB51/T 2471-2018 草原火险监测地面调查技术规程》为我国草原火险监测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规范草原火险监测地面调查技术,我们能够有效提升草原火灾防控能力,为草原生态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标签: 2技术规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