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440-2012 段木银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品质提升新篇章
《DB51/T 440-2012 段木银耳生产技术规程》旨在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提升段木银耳的品质,规范银耳种植与加工技术,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银耳产业的健康发展。
银耳,别称白木耳,是我国传统名贵食用菌中的瑰宝,兼具极高的药用与营养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银耳的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段木银耳的生产技术,提升银耳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出台了DB51/T 440-2012《段木银耳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我国段木银耳产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1/T 440-2012 段木银耳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51/T 440-2012《段木银耳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段木银耳生产的行业标准,自2012年发布实施以来,为我国段木银耳产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该规程涵盖了段木银耳生产的原料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银耳产量与品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DB51/T 440-2012 段木银耳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一)原料选择
- 菌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银耳菌种,确保银耳产量与品质。
- 段木选择:选用质地坚硬、纹理清晰、无病虫害的木材,如杨木、柳木等。
(二)栽培管理
- 菌种接种:按照规程要求,将菌种均匀接种在段木上。
- 发菌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促进菌丝生长。
- 出耳管理:适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促进耳芽形成和生长。
(三)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加强段木消毒,控制病原菌和害虫的传播。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化学农药残留。
(四)采收加工
- 采收:在银耳成熟时及时采收,避免过度成熟影响品质。
- 加工:对采收的银耳进行清洗、晾晒、烘干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五)产品质量
- 感官指标:银耳色泽洁白,质地饱满,无异味。
-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在15%以下,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上。
DB51/T 440-2012《段木银耳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段木银耳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银耳产量与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及从业者应认真执行该规程,共同推动我国段木银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