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381-2011 饲草玉米种植技术规程,高产优质饲草玉米培育指南
《DB51/T 1381-2011 饲草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是一本指导手册,旨在通过科学种植技术,提高饲草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支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作物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玉米作为我国关键的饲料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整体效益,为了规范饲草玉米的生产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DB51/T 1381-2011 饲草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详细内容,旨在为我国饲草玉米的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
《DB51/T 1381-2011 饲草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饲草玉米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11年发布以来,适用于我国湖北省的饲草玉米生产,该规程对饲草玉米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涵盖了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等关键环节。
品种选择
- 品种筛选:依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挑选出适宜的饲草玉米品种,理想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 品种引进与推广:引进国内外优秀的饲草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并逐步推广。
播种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末夏初进行。
-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一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4公斤。
-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化播种,确保播种均匀且深度一致。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玉米生长阶段和产量目标,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建议将氮肥总量的50%以上作为底肥,其余作为追肥。
- 水分管理:根据玉米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合理灌溉,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
-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有利于玉米生长。
- 植株调整: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植株调整,如去雄、摘心等。
病虫害防治
- 抗病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性强的饲草玉米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 药剂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收获
- 收获时间: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通常在玉米籽粒达到生理成熟时收获。
- 收获方法:采用机械化收获,确保收获质量。
《DB51/T 1381-2011 饲草玉米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饲草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加强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将有效提升饲草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