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732-2014 短柄草质量检验规程,护航农业生产高效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51/T 1732-2014 短柄草检验规程》旨在规范短柄草质量检验,确保农业生产高效进行,保障农产品安全与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愈发凸显,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粮食安全,短柄草作为我国重要的牧草资源,其质量检验显得尤为关键,为了规范短柄草检验工作,提升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高效推进,我国制定了DB51/T 1732-2014《短柄草检验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DB51/T 1732-2014 短柄草质量检验规程,护航农业生产高效发展,DB51/T 1732-2014 短柄草质量检验规程,护航农业生产高效发展,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51/T 1732-2014《短柄草检验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短柄草检验的行业标准,自2014年发布实施以来,对短柄草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标准以及检验报告的编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确保短柄草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检验项目

根据DB51/T 1732-2014规程,短柄草检验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外观检验:观察颜色、形状、表面状态等,判断其新鲜程度和完整性。
  2. 净度检验:测定样品中杂质、破损、异品种等非物质的比例。
  3. 纯度检验:测定样品中短柄草品种的比例,确保其纯度。
  4. 发芽率检验: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发芽的能力,反映其活力。
  5. 水分检验:测定水分含量,确保其干燥。
  6. 活力检验: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发芽后生长状况,反映其活力。

检验方法

  1.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对照标准样品进行比对。
  2. 净度检验:采用四分法或称重法,将样品分为四份,分别称重,计算非物质比例。
  3. 纯度检验: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对样品进行鉴定,计算短柄草品种比例。
  4. 发芽率检验:将样品置于适宜条件下发芽,统计发芽数量,计算发芽率。
  5. 水分检验:采用烘干法或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含量。
  6. 活力检验:将发芽后的幼苗进行生长指标测定,如株高、叶面积等,评估其活力。

检验标准

DB51/T 1732-2014规程对短柄草各项检验指标设定了具体标准,如下:

  1. 外观:颜色、形状、表面状态等应符合品种特征。
  2. 净度:杂质、破损、异品种等非物质比例应≤5%。
  3. 纯度:短柄草品种比例应≥95%。
  4. 发芽率:发芽率应≥80%。
  5. 水分:水分含量应≤14%。
  6. 活力:生长指标应达到品种标准。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检验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2. 检验样品名称、来源、数量。
  3. 检验项目及检验结果。
  4. 检验依据及检验方法。
  5. 检验日期、检验员签名。

DB51/T 1732-2014《短柄草检验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规范短柄草检验工作、提高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从业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检验,确保质量,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