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等级规格标准DB51/T 2464-2018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51/T 2464-2018标准详细解读了羊肚菌的等级规格,为该菌类产品的质量评定提供了权威规范,确保了市场流通的羊肚菌品质。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菌,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为了规范羊肚菌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正式颁布了DB51/T 2464-2018《羊肚菌等级规格》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羊肚菌的等级规格及其重要性。

羊肚菌等级规格标准DB51/T 2464-2018深度解读,羊肚菌等级规格标准DB51/T 2464-2018深度解读,2,标准解读,消费者权益,第1张

标准背景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肚菇等,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羊肚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逐年攀升,由于羊肚菌品种繁多、产地分散,市场上羊肚菌的品质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为了规范羊肚菌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制定了DB51/T 2464-2018《羊肚菌等级规格》标准。

DB51/T 2464-2018标准主要规定了羊肚菌的等级规格、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内容。

等级规格

羊肚菌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各级羊肚菌的质量要求如下:

  1. 一级羊肚菌:菌盖直径在5-8厘米之间,菌柄短而粗,菌肉厚实,色泽鲜艳,无病虫害。
  2. 二级羊肚菌:菌盖直径在4-5厘米之间,菌柄较长,菌肉较厚,色泽较鲜,无病虫害。
  3. 三级羊肚菌:菌盖直径在3-4厘米之间,菌柄较长,菌肉较薄,色泽较暗,无病虫害。

质量要求

羊肚菌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一级羊肚菌要求口感鲜美,营养丰富;二级羊肚菌要求口感较好,营养丰富;三级羊肚菌要求口感一般,营养价值尚可。

检验方法

羊肚菌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感官检验主要观察羊肚菌的外观、色泽、气味等;理化检验主要检测羊肚菌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微生物检验主要检测羊肚菌的微生物含量。

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羊肚菌的包装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安全;标志应清晰、规范,标注产品名称、等级、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运输过程中应保持羊肚菌的干燥、通风,避免光直射;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标准意义

DB51/T 2464-2018《羊肚菌等级规格》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羊肚菌市场、提高羊肚菌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羊肚菌品质。
  2. 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优质的羊肚菌产品。
  3. 促进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羊肚菌产业的竞争力。

DB51/T 2464-2018《羊肚菌等级规格》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羊肚菌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羊肚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