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解读,DB51/T 662-2007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51/T 662-2007 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标准,详细规定了病死畜禽肉的鉴别方法,本规范旨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确保消费者健康,对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具有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病死畜禽肉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鉴别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围绕《DB51/T 662-2007 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解读,DB51/T 662-2007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解读,DB51/T 662-2007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DB51/T 662-2007 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概述

《DB51/T 662-2007 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病死畜禽肉鉴别的技术规范,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7年正式发布,该规范旨在指导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对病死畜禽肉进行准确鉴别,防止其流入市场,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DB51/T 662-2007 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对猪、牛、羊、鸡、鸭、鹅等病死畜禽肉的鉴别。

  2. 鉴别方法

    • 感官鉴别:通过观察、闻味、触摸等方式,对病死畜禽肉的外观、气味、弹性等进行判断。
    • 理化鉴别:通过检测病死畜禽肉的pH值、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判断其是否变质。
    • 微生物鉴别:通过检测病死畜禽肉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判断其是否具有传染性。
  3. 鉴别标准:本规范规定了病死畜禽肉鉴别的基本标准,包括外观、气味、弹性、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 鉴别程序:本规范明确了病死畜禽肉鉴别的具体程序,包括取样、检测、判定、记录等环节。

《DB51/T 662-2007 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的应用

  1. 保障食品安全:通过实施该规范,可以有效防止病死畜禽肉流入市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 提高效率:规范化的鉴别技术有助于提高相关部门对病死畜禽肉的鉴别效率,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4. 促进产业发展:规范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有助于推动畜禽肉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DB51/T 662-2007 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不断提高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水平,共同为食品安全贡献力量,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保障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继续关注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