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B51/T 1972-2015 实践与理论创新

团体标准 601
《DB51/T 1972-2015 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的规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探索,旨在指导植被恢复工作,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我国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的恢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布了DB51/T 1972-2015《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此类植被恢复的行业标准,为我国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的恢复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将从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实施成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B51/T 1972-2015 实践与理论创新,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B51/T 1972-2015 实践与理论创新,2,技术规程,发展趋势,第1张

规程背景

亚高山草甸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之一,承担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由于过度放牧、滥垦滥伐、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我国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遭受严重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为有效恢复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我国制定了DB51/T 1972-2015《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我国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的恢复工程,涵盖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源保护等多个方面。

  2. 恢复原则: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注重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恢复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的技术流程,包括:

    • 植被调查与评估:对退化草甸坡地进行植被调查,评估植被退化程度,为恢复工程提供依据。
    • 植被恢复设计:根据植被调查结果,制定植被恢复方案,包括植被种类选择、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等。
    • 土壤改良:针对退化草甸坡地的土壤问题,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肥、客土、土壤压实等。
    • 水源保护: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确保植被恢复所需的水分。
    • 植被恢复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植被种植、抚育、管理等工作。
    • 效果监测与评估:对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实施效果

DB51/T 1972-2015《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恢复了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2. 降低了水土流失,保护了水源,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
  3. 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4. 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未来发展趋势

  1. 深化技术研究:针对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高恢复效果。
  2. 优化恢复模式:结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优化植被恢复模式,提高恢复效率。
  3.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工程。
  4. 普及推广:加强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动规程的普及和推广。

DB51/T 1972-2015《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为我国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化技术研究,优化恢复模式,加强政策支持,推动退化亚高山草甸坡地植被恢复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