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757-2024标准下围产期母羊酮病诊断规程研究

团体标准 601
本文探讨基于DB15/T 3757-2024标准的围产期母羊酮病诊断规程,通过分析该标准,提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诊断流程,旨在提高母羊酮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围产期母羊酮病是一种在繁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侵袭分娩前后的母羊,该病症由于体内能量代谢的失衡,常导致血糖水平显著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依据最新的DB15/T 3757-2024标准,本文将深入探讨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流程,旨在提升临床诊断水平,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防治依据。

DB15/T 3757-2024标准下围产期母羊酮病诊断规程研究,DB15/T 3757-2024标准下围产期母羊酮病诊断规程研究,2,第1张

DB15/T 3757-2024标准简介

DB15/T 3757-2024是我国针对围产期母羊酮病诊断规程的国家标准,于2024年正式发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诊断方法、流程以及治疗原则,旨在全面提升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规程

病史采集

在进行诊断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母羊的饲养管理、繁殖历史、发病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等,对于疑似病例,特别需关注母羊在围产期是否出现采食量减少、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等异常症状。

临床检查

(1)外观观察:仔细检查母羊的状态、食欲、体态、被毛以及排泄物等,留意是否有脱水、消瘦、皮肤弹性下降等体征。

(2)体温检测:测量母羊体温,酮病母羊的体温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3)器官检查:观察母羊的卵巢等器官是否有炎症、脓肿等病变。

实验室检测

(1)血液检测:检测血糖、酮体、血常规等指标,以判断母羊是否存在能量代谢紊乱。

(2)尿液检测:检测尿酮体,以判断母羊是否处于酮病状态。

(3)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B超、X光等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

根据DB15/T 3757-2024标准,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 血糖低于2.8mmol/L,或血糖正常但酮体升高;
  • 尿液酮体阳性;
  • 临床表现符合酮病症状。

若满足上述三条中的任意两条,即可诊断为围产期母羊酮病。

治疗原则

  1. 改善营养:增加饲料中能量饲料的比例,提高母羊的能量摄入。
  2. 补充维生素: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等,增强母羊的抗病能力。
  3. 治疗并发症:针对母羊出现的并发症,如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给予相应治疗。
  4.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母羊在围产期的应激,降低酮病的发生率。

基于DB15/T 3757-2024标准的围产期母羊酮病诊断规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规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围产期母羊酮病的发生率。

标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