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995-2024,设施蔬菜湿旱轮作规程,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DB32/T 4995-2024 设施蔬菜湿旱轮作技术规程》是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通过实施湿旱轮作技术,优化土壤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设施蔬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长期单一作物种植导致的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设施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农业农村部颁布了《设施蔬菜湿旱轮作技术规程》(DB32/T 4995-2024),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效果。
规程背景
《设施蔬菜湿旱轮作技术规程》(DB32/T 4995-2024)是我国农业农村部颁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设施蔬菜生产者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作物布局,推动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设施蔬菜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设施蔬菜生产,涵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多种设施类型。
湿旱轮作技术要点
- 选择适宜的轮作作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等适宜的轮作作物。
- 合理安排轮作周期:根据轮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轮作周期,确保茬口衔接,最大化土地利用率。
- 合理灌溉:依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
- 科学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 病虫害防治: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
湿旱轮作模式
- 一年两作: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轮作作物,实现一年两作。
- 一年三作:在适宜地区,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实现一年三作。
- 多茬套作: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内,采用多茬套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实施效果
- 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实施湿旱轮作技术,可提高设施蔬菜产量10%以上。
- 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肥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改善土壤质量:轮作作物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盐渍化。
- 减少病虫害发生:轮作作物可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设施蔬菜湿旱轮作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大生产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规程,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和质量,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