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规程DB50/T 1660-2024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
《DB50/T 1660-2024 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关于多花黄精种植技术的规程,旨在规范多花黄精的种植过程,提高种植效率和黄精品质,该规程详细介绍了黄精的种植、管理、收获和加工等环节,为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作为黄精属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富含药用价值,更在食用领域备受推崇,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多花黄精的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其种植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发布了DB50/T 1660-2024《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多花黄精的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0/T 1660-2024 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规程》解读
选地与整地
(1)选地:宜选择排水性能优良、土壤肥沃、pH值介于5.5-6.5之间的沙壤土或壤土。
(2)整地:需进行深度翻土,深度超过30cm,并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等底肥,确保土壤的松软与肥力。
处理与播种
(1)处理:采集的多花黄精需用0.1%的溶液浸泡30分钟,随后用清水彻底冲洗。
(2)播种:将处理好的黄精与细沙均匀混合,均匀撒播于已整好的畦面,覆盖1-2cm厚的细土,并压实。
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尤其在雨季要注重排水,以防烂根。
(2)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施复合肥、有机肥等,每亩施用量控制在1500-2000kg。
(3)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与多花黄精争夺养分。
(4)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如发现病虫害,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1)采收:多花黄精通常在种植后的第3-4年进行采收,最佳采收时间为晴天。
(2)加工:采收后,对多花黄精进行清洗、晾干,去除杂质,并进行切片、烘干等加工处理。
《DB50/T 1660-2024 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规程》的应用
提高种植者技术水平
规程对多花黄精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规定,有助于提升种植者的技术水平,从而确保黄精的产量与品质。
规范种植过程
规程明确了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有助于规范种植流程,降低种植风险。
促进产业发展
推广DB50/T 1660-2024规程,将有助于提升多花黄精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DB50/T 1660-2024 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规程》为我国多花黄精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黄精的产量与品质,推动产业发展,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规程,以实现更高的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