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812-2025 白刺育苗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812-2025 白刺育苗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部关于白刺育苗的规程,详细介绍了白刺的育苗技术,包括选种、播种、管理等环节,适用于白刺的种植和推广。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俗称梭梭或梭梭刺,是一种适应性强、耐旱耐盐碱且生长迅速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它不仅是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的关键树种,更是荒漠地区生态建设中的支柱树种,近年来,随着我国荒漠化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白刺的种植面积也在持续扩大,为了提升白刺的育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我国于2025年正式发布了《DB15/T 3812-2025 白刺育苗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析,旨在为从事白刺种植的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5/T 3812-2025 白刺育苗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DB15/T 3812-2025 白刺育苗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程》主要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白刺的播种、扦插、嫁接等育苗技术提供指导。

育苗场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排水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的地点作为育苗基地,土壤的pH值宜控制在7.0至8.0之间。

育苗材料准备

  1. 种子:选用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白刺种子。
  2. 苗木: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白刺苗木。

育苗方法

  1. 播种

    • 播种时间:春季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
    • 播种量: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30克。
    • 播种方法: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覆土厚度应保持在2至3厘米。
  2. 扦插

    • 扦插时间:与播种时间相同。
    • 扦插方法:选取健康枝条,剪成长约10至15厘米的插穗,插入苗床,深度约为插穗长度的1/3。
  3. 嫁接

    • 嫁接时间:与播种和扦插时间相同。
    • 嫁接方法:选用健康砧木和接穗,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

育苗管理

  1.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防止积水。
  2. 施肥:播种后20天开始施用氮肥;生长期间,每月施用一次复合肥。
  3. 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苗木出圃

当苗木达到一定高度和直径后,即可出圃,出圃前应进行病虫害检查,确保苗木健康。

《DB15/T 3812-2025 白刺育苗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白刺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育苗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规程》,有望显著提高白刺育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我国荒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持。

展望未来,随着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深入,白刺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更好地应用《规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加强白刺育苗技术培训,提升种植者的技术水平。
  2. 研究不同地区白刺的生长特性,制定相应的育苗技术。
  3. 推广应用先进的育苗设备,提高育苗效率。
  4. 加强白刺种质资源的保护,培育优质苗木。

《DB15/T 3812-2025 白刺育苗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应用,对我国荒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为我国荒漠化治理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