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发布,助力我国牛病防控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2
《DB62/T 4976-2024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正式发布,旨在加强我国牛病防控,提升养殖行业健康水平,该规范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牛类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损失,为了强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工作,提升我国牛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我国正式发布了DB62/T 4976-2024《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旨在为我国牛病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版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发布,助力我国牛病防控新篇章,2024版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发布,助力我国牛病防控新篇章,2,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背景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袭牛的呼吸系统,引发牛出现发热、鼻流脓性分泌物、咳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近年来,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有效遏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蔓延,我国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DB62/T 4976-2024《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

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定期通风换气,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
  2.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高效、安全的疫苗进行免疫。
  3. 检疫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检疫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实施隔离治疗。

治疗措施

  1. 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等药物进行治疗。
  3. 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病死牛处理

  1. 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
  2. 场地消毒:对污染的场地、设施进行彻底消毒。

人员防护

  1. 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避免与病牛接触,防止传播。

规范实施与保障

  1. 畜牧兽医部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工作,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
  2. 养殖户:养殖户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牛群健康水平。
  3. 防控用品质量:加强对疫苗、药物等防控用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其安全、有效。
  4. 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疫情。

DB62/T 4976-2024《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控提供了有力依据,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率将得到有效控制,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