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整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DB14/T 1389-2024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1
《DB14/T 1389-2024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玉米整秆地膜宽窄行间隔交替覆盖栽培技术规程,包括技术要点、实施步骤及应用效果,旨在提升玉米产量和地膜利用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也在持续革新与优化,为了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制并经吉林省市场管理局批准发布了DB14/T 1389-2024《玉米整秆地膜宽窄行间隔交替覆盖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玉米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玉米整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DB14/T 1389-2024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玉米整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DB14/T 1389-2024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标准解读,第1张

DB14/T 1389-2024《玉米整秆地膜宽窄行间隔交替覆盖栽培技术规程》作为吉林省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适用于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域。

规程主要内容

品种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玉米种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品种选择需综合考虑抗病性、抗倒伏性、产量与品质等因素。

播种时间

玉米播种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墒情和品种特性来定,播种期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播种方式

采用整秆地膜宽窄行间隔交替覆盖栽培技术,行距设为60厘米,株距为25厘米,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入播种沟中,覆土后立即覆盖地膜。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应选用透光性好、保温性能强的聚乙烯薄膜,覆盖宽度为60厘米,确保地膜紧贴地面,防止风吹揭膜。

水肥管理

玉米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施肥原则为氮、磷、钾合理搭配,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灌水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

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间,应注重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收获

玉米成熟后,应及时收获,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方法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

规程应用

提高产量

采用整秆地膜宽窄行间隔交替覆盖栽培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从而提升产量。

改善品质

地膜覆盖可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温度,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品质。

降低成本

该技术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可持续发展

采用该技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DB14/T 1389-2024《玉米整秆地膜宽窄行间隔交替覆盖栽培技术规程》为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灵活运用该规程,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