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166-2015,肉用繁育母牛饲养技术规程——肉牛产业效益提升关键手册

团体标准 601
《DB14/T 1166-2015 肉用繁育母牛饲养技术规程》为提升肉牛产业效益提供关键指导,规范肉用繁育母牛饲养管理,确保肉牛养殖质量与效率,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肉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肉用繁育母牛作为肉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关联到肉牛产业的整体效益,为规范肉用繁育母牛的饲养技术,提升肉牛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出台了《DB14/T 1166-2015 肉用繁育母牛饲养技术规程》,本文将从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DB14/T 1166-2015,肉用繁育母牛饲养技术规程——肉牛产业效益提升关键手册,DB14/T 1166-2015,肉用繁育母牛饲养技术规程——肉牛产业效益提升关键手册,2,技术规程,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规程背景

近年来,我国肉牛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母牛饲养管理水平不一、繁殖效率偏低、疫病防控难度大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在广泛调研和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了《DB14/T 1166-2015 肉用繁育母牛饲养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肉用繁育母牛的饲养管理,涵盖品种选择、繁殖技术、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

品种选择

根据肉牛产业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应我国气候、饲料资源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肉用繁育母牛品种。

繁殖技术

(1)强化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确保其身体健康,提高繁殖率。

(2)运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如人工授精等,提升繁殖效率。

(3)合理调控繁殖周期,保障繁殖母牛的繁殖性能。

饲料营养

(1)根据肉用繁育母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科学配制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2)合理搭配饲料原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3)严格控制饲料质量,确保饲料安全。

疫病防控

(1)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2)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制度,提高母牛免疫力。

(3)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环境控制

(1)为繁殖母牛提供舒适、卫生的饲养环境。

(2)合理布局饲养场地,确保通风、采光、排水等条件。

(3)加强饲养环境监测,及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实施意义

  1. 提高肉用繁育母牛的繁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2. 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提升肉牛产品质量。

  3. 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4. 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DB14/T 1166-2015 肉用繁育母牛饲养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我国肉牛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畜牧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本规程,加强肉用繁育母牛的饲养管理,为我国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