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095-2024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团体标准 601
本规程针对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详细解读了防治原则、技术流程、监测方法及防控措施,旨在提高玉米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鲜食玉米质量安全。

玉米螟,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大害虫,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防控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DB14/T 1095-2024《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颁布,为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DB14/T 1095-2024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DB14/T 1095-2024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2,技术规程,第1张

DB14/T 1095-2024《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玉米螟发生初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其危害。
  2. 因地制宜,科学用药:根据当地玉米螟的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和药剂。
  3.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防控方法

  1. 农业防治

    • 选用抗虫品种:选择抗玉米螟能力强的玉米品种,降低虫害发生。
    • 合理轮作:实行玉米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减少虫源。
    •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施肥、灌溉,提高玉米植株的抗虫能力。
  2. 物理防治

    • 灯光诱杀:在玉米螟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 人工捕杀:在玉米螟发生初期,人工捕杀幼虫。
  3.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玉米螟的天敌,如捕食螨等。
    • 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防治玉米螟。
  4. 化学防治

    •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
    • 合理用药:根据玉米螟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期和用药量。
    • 安全间隔期:按照农药标签上的安全间隔期,确保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规程:确保防治效果。
  2. 根据当地玉米螟发生情况,灵活调整防治方法
  3.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4. 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提高农民绿色防控意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DB14/T 1095-2024《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严格执行规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玉米螟危害,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加强农民绿色防控意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