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玉米红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施策略研究

团体标准 601
《玉米红防治技术规程》(DB14/T 1094-2024)解读与应用策略探讨,旨在通过解析该规程,为玉米红病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本文从规程内容、防治方法、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玉米红虫作为一种常见的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遏制玉米红虫的发生与危害,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玉米红虫防治技术规程》(DB14/T 1094-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策略。

2024版玉米红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施策略研究,2024版玉米红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施策略研究,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玉米红虫防治技术规程》概述

《玉米红虫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玉米红虫防治领域的重要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降低玉米红虫的发生和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与品质,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方面:

  1.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 防治对象:玉米红虫及其卵、幼虫、成虫。
  3.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4. 防治时期:根据玉米红虫的发生规律,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确保防治效果。
  5. 防治措施:合理选用农药,科学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玉米红虫防治技术规程》的应用策略

加强监测预警

  1.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准确掌握玉米红虫的发生动态。
  2. 利用现代技术:运用遥感技术、物联网等手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优化栽培管理

  1. 合理轮作:避免重茬,降低玉米红虫的发生。
  2.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玉米红虫的发生。

物理防治

  1. 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玉米红虫的栖息地。
  2. 物理诱捕:采用黄板、蓝板等物理诱捕方法,降低玉米红虫数量。

生物防治

  1. 引入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等,控制玉米红虫数量。
  2. 微生物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农药,抑制玉米红虫的生长繁殖。

化学防治

  1. 合理选用农药:如阿维菌素、甲维盐等,降低玉米红虫的发生。
  2. 科学用药:避免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
  3. 交替使用农药:延缓玉米红虫的抗药性。

技术支持

  1. 普及防治知识:利用APP、网络平台等,普及玉米红虫防治知识。
  2. 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技术水平。

《玉米红虫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红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玉米红虫的发生和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通过加强监测预警、优化栽培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技术支持等策略,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实现玉米红虫的可持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