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887-2024 小麦病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实战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14/T 887-2024 小麦病防治技术规程》为小麦病害防治提供全面解析与实施指南,旨在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小麦病害,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规程涵盖病害识别、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估等内容,助力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小麦病害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对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遏制小麦病害的扩散,我国正式颁布了《小麦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14/T 887-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读,并附上实施指南,旨在为小麦种植者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的病害防治策略。

DB14/T 887-2024 小麦病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实战指南,DB14/T 887-2024 小麦病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实战指南,2,技术规程,实施指南,第1张

《小麦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14/T 887-2024)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小麦病害防治的技术指导文件,旨在引导小麦种植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影响,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涵盖了北方的冬小麦区和南方的春小麦区。

小麦病害防治原则

以下为小麦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1. 综合防治: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手段,实现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2. 预防为主:在小麦生长周期中,优先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3. 合理用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剂量,确保农药残留最小化,并保护环境。
  4. 生态保护:在防治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损害。

小麦病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小麦品种,从根本上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2. 合理轮作:实施小麦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制度,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3.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利用捕食性天敌和病原菌的天敌,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2. 微生物制剂:使用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物理防治

  1. 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来源。
  2. 物理隔离:采用遮网、防虫网等物理方法,降低病害的传播。

化学防治

  1. 高效低毒农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
  2. 合理用药:根据防治指标,精确确定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重复用药。
  3. 交替用药:根据农药抗性发展的趋势,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实施指南

  1. 病情观察:定期检查小麦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2. 制定防治方案:根据当地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3. 严格执行措施:严格按照防治方案执行各项防治措施。
  4. 调查防治效果:在防治过程中,定期评估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5. 适时收获:在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收获,减轻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小麦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14/T 887-2024)为小麦种植者提供了系统的防治方法,遵循规程执行,可以有效减少小麦病害的发生,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我们期待广大小麦种植者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规程,为我国小麦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