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312-2016 苜蓿草颗粒生产技术规程助力苜蓿产业升级
《DB14/T 1312-2016 苜蓿草颗粒生产技术规程》旨在推动苜蓿草颗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苜蓿草颗粒,作为一种高质的草食性饲料,在畜牧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对苜蓿草颗粒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为了确保苜蓿草颗粒生产的规范化,提升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苜蓿草颗粒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312-2016),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苜蓿草颗粒生产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4/T 1312-2016 苜蓿草颗粒生产技术规程的核心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涵盖了苜蓿草颗粒生产的全流程,包括原料采集、加工、包装、储存以及运输等关键环节。
原料要求
苜蓿草颗粒的原料需选用优质的苜蓿草,确保品种纯正、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无霉变,且无任何污染。
加工工艺
- 原料预处理:对采集的苜蓿草进行晾晒、切碎、去杂等处理,确保原料的品质。
- 制粒:对预处理后的苜蓿草进行粉碎、混合,并严格控制在制粒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
- 冷却与筛分:制粒完成后,颗粒需冷却、筛分,以保证颗粒的均匀性。
- 包装:合格颗粒需采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进行包装。
储存与运输
- 储存:苜蓿草颗粒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防鼠、防虫的仓库中。
- 运输:运输过程中需保持颗粒的干燥,防止受潮、受热或受压。
质量要求
- 感官指标:颗粒应均匀、光滑,无结块、霉变或异味。
- 理化指标:苜蓿草颗粒的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等含量需符合国家标准。
检验方法
本规程明确了苜蓿草颗粒的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方法。
实施DB14/T 1312-2016 苜蓿草颗粒生产技术规程的重要性
规范生产,提升品质
本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苜蓿草颗粒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本规程将推动苜蓿草颗粒产业的整体进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作为优质的草食饲料,苜蓿草颗粒对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实施本规程有助于提高饲料质量,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苜蓿草颗粒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312-2016)的制定与实施,对于规范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各苜蓿草颗粒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